該項目結合2025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——居民小區和重點公共場所投放AED急救設備計劃,培訓急救志愿者,使院外急救志愿者能夠快速定位并啟用AED,參與到心臟驟停的現場急救環節,填補醫護人員到達前的“空窗期”,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。
據悉,近年來,本市持續推進在全市交通樞紐、大中小學、商場以及體育場館、公園景區等各類公共場所配置AED,截至2024年年底,共配置了6585臺AED,配置水平在每10萬人約26.5臺。今年市衛生健康委將在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增配AED設備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,并計劃用三年時間(到2027年底)配置率達到每10萬人100臺以上,接近新加坡的水平。
為加快完善本市醫療應急資源規劃布局,提高醫療應急快速響應效能,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今年市衛健委規劃制定了加強本市AED配置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推進計劃,將重點推進在(千人規模以上)居民小區配置AED設備。列入上海市“為民辦實事項目”的該配置計劃,將在居民小區和重點公共場所增配7500臺AED,同時也將培訓應急救護員8萬名(紅十字救護員(初級),含外傷處置、CPR+AED)。“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”將在本市增配1500臺AED,并且培訓考核急救導師3500名、AED操作志愿者7萬名。這兩個項目加起來,2025年本市將配置AED超過9000臺。到2025年年底,本市AED配置水平將超過每10萬人50臺。
同時,市衛生健康委將建立上海市AED電子地圖一張網,并逐步與本市120院前急救調度平臺實現對接。實現利用“AED電子地圖一張網”,開展一鍵式設備查找、導航、呼救及志愿者響應救援等功能,實現公眾急救與專業急救聯動響應。此外,加強AED管理、運行、維護,做好已安裝設備日常運維和巡檢工作,從日常模擬演練、緊急事件聯動、現場響應處置、設備狀態監測、設備資產管理等全鏈條做好長效監管,確保已安裝設備實時可用。